首页 >> 技术文章 >> GIOCrNi3Mo渗碳轴承钢工艺性能
GIOCrNi3Mo渗碳轴承钢工艺性能
  • 发布日期:2022-08-10      浏览次数:723
    • G IOC rN i3M o 材料为渗碳轴承钢,用于制造尺寸较大的重要渗碳零件。该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合金元素镍,经过常规的渗碳淬火热处理后,由于材料的M S 点很低,表层为粗大的马氏体和大量的残余奥氏体组织 (可达到 6.7 级 ),表面硬度仅为 HR A 78·80。零件即使在淬火后经过冰冷处理,也很难达到正常的硬度要求。通过采用带中间冷却的渗碳淬火工艺,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表面硬度可达到 H R A SI 以上 。

      材料元素组成及热处理要求

      技术要求:表面硬度:H R A 81.0--.83.5;心部硬度 :H R C 30-4 2:硬化层深:550H V 1:0.4~o.6;残余奥氏体:l~5 级:马氏体:1~5 级 ;碳化物:1~4 级。

      材料及工艺分析

      材料特性

      镍是不形成碳化物的合金元素,在平衡条件下几乎*溶入铁素体中。对材料主要的影响是:降低共析成分的碳含量,降低共析温度,降低 M S 点等;同时使奥氏体等温 曲线右移。尤其在镍含量较多 (3~5%) 时,其影响更加显著。

      常规工艺分析

      为了解决渗碳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的问题 ,该材料通常采用二次淬火中间加高温回火的工艺方式 (工艺 l 流程 ):即在第一次渗碳后进行一次高温回火 (630--650℃,4---5 小时,空冷) 的处理方式。高温回火使马氏体分解成为回火索 氏体 ,同时使残余奥氏体中析出含铬的碳化物 ,提高残余奥氏体的马氏体点,在冷却过程将残余奥 氏体分解 。由于高温回火使碳化物形成元素铬在碳化物 中富集,并使碳化物聚集 ,在重新加热淬火时,碳化物溶解较慢,奥 氏体中的碳和铬的含量减少,淬火后就可 以得到较细 的马氏体和较少的残余奥氏体组织,从而得到理想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值。

      主要工艺参数及试验结果

      碳势控制

      为控制渗碳后表层残余奥氏体的数量 ,在渗碳工艺上必须控制好最终的表面含碳量,强渗及 扩 散 的碳 势必 须严 格加 以控制 。 强渗碳 势 设定 为 1.00% 1.05%,扩 散碳 势设 定为0.75%-4).80%。同时扩散段时间与强渗段时间的比例 ,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增加。这样渗碳结束后表层含碳量较高的奥氏体,在随后的中间冷却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使过饱和的碳从奥氏体中析出含铬的碳化物,从而降低了奥氏体中的碳含量,达到提高 M S点的 目的。

      淬火温度控制

      应当注意的是,重新进炉加热时采用的淬火温度不宜过高 ( 83012 ),保温 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避免已析 出的碳化物重新溶入奥 氏体。经过二次加热重结晶后 ,晶粒得到 了细化,淬火后就可得到较细的针状马氏体和较少的残余奥氏体。

      试验结果

      使用带中间冷却的渗碳 、淬火工艺后,整个工艺时间缩短 了 l/3 左右,各项热处理技术指标 已都能满足要求,见表 。

      各项热处理技术指标

      该工艺在淬火后低温回火前,若能进行一次浅冰冷处理 (-20--30℃,2~3 小时),残余奥氏体*可控制在 2~3 级以内。

      结 论

      (I) G 10C rN i3M o 材料 中因含有大量 的合金元素镍,渗碳淬火后表层组织中有大量的残余奥氏体,表面硬度达不到正常的工艺要求。

      (2) 使用带中间冷却的渗碳、淬火工艺后,不仅可以使工艺时间缩短,降低生产成本,8也能满足热处理技术指标 的要求。


    网站首页 | 走进我们 | 新闻中心 | 产品中心 | 技术文章 |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泗砖公路600号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站点地图   管理登陆

    Copyright © 2019 上海隆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12025537号-6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86-021-37789590

    扫一扫,关注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