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1.4315(X5CrNiN19-9)不锈钢电性磁性
发布日期:2021-05-21 浏览次数:595
德国1.4315(X5CrNiN19-9)对应牌号
1.4315(X5CrNiN19-9)不锈钢是否是非磁性的?
通常说“1.4315(X5CrNiN19-9)不锈钢是非磁性的”。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磁响应或磁导率的程度源自钢的微观结构。*非磁性材料的相对磁导率为1.奥氏体结构*是非磁性的,因此100%奥氏体1.4315(X5CrNiN19-9)不锈钢的磁导率为1.实际上,这没有实现。钢中总是存在少量铁素体和/或马氏体,因此渗透率值始终高于1.标准奥氏体1.4315(X5CrNiN19-9)不锈钢的典型值可以是1.05-1.1。参见组合物对奥氏体1.4315(X5CrNiN19-9)不锈钢的磁导率的影响
1.4315(X5CrNiN19-9)奥氏体钢的磁导率可以在加工过程中改变。例如,冷加工和焊接可能分别增加钢中马氏体和铁素体的量。一个熟悉的例子是在不锈钢水槽中,扁平排水器几乎没有磁响应,而压制碗由于是在角落中形成马氏体而具有更高的响应。
1.4315
材料号:1.4315
牌号:X5CrNiN19-9
标准:EN 10088 - 2 : 2005
●特性及应用:
X5CrNiN19-9锈钢,德国DIN标准不锈钢。
●化学成分:
碳 C:≤0.06
硅 Si:≤1.00
锰 Mn:≤2.00
P:≤0.045
S:≤0.015
铬 Cr:18.00~20.00
钼 Mo:--
镍 Ni:8.00~11.00
氮 N:0.12-0.22
德国1.4315(X5CrNiN19-9)对应牌号
1.4315(X5CrNiN19-9)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公式来表述奥氏体形成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有名的是下面的公式:
奥氏体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
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
1.1.4315(X5CrNiN19-9)碳是一种较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是镍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蚀的不锈钢中,因为在焊接后它会造成敏化腐蚀和随后的晶间腐蚀问题。
2.1.4315(X5CrNiN19-9)氮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也是镍的30倍,但是它是气体,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问题,只能在不锈钢中添加数量有限的氮。
3.1.4315(X5CrNiN19-9).添加锰和铜会造成炼钢过程中耐火生命减少和焊接的问题。
从这个等式中也可以看出:
1.1.4315(X5CrNiN19-9)添加锰对于形成奥氏体并不非常有效,但是添加锰可以使更多的氮溶解到不锈钢中,而氮正是一种非常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正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数量就越高。例如在201型不锈钢中,只含有4. 5%的镍,同时含有0.25%的氮。由镍等式可知这些氮在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上相当于7.5%的镍,所以同样可以形成100%奥氏体结构。这也是200系列不锈钢的形成原理。
2.1.4315(X5CrNiN19-9)在不锈钢中,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同时作用:铁素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奥氏体。终的晶体结构取决于两类添加元素的相对数量。铬是一种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铬在不锈钢晶体结构的形成上和奥氏体形成元素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因为铁和铬都是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400系列不锈钢是*铁素体不锈钢,具有磁性。
3.1.4315(X5CrNiN19-9)在把奥氏体形成元素-镍加入到铁-铬不锈钢的过程中,随着镍成分增加,形成的奥氏体也会逐渐增加,直至所有的铁素体结构都被转变为奥氏体结构,这样就形成了300系列不锈钢。
4.1.4315(X5CrNiN19-9)如果仅添加一半数量的镍,就会形成50%的铁素体和50%的奥氏体,这种结构被称为双相不锈钢。